“作為宋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
龍泉青瓷以一種全新的形式
將這一韻味發揮得
恰到好處……”
8月19日
《浙江宣傳》微信公眾號頭條推送
《龍泉青瓷吟唱“宋韻今聲”》點贊龍泉青瓷
截至發稿時,閱讀量達到11.2萬
杭州國家版本館
作為國家“十四五”規劃的精品傳世工程
其份量不言而喻
敢為人先,打破壁壘,創新技術
龍泉青瓷板產品作為嶄新的品類
在杭州國家版本館亮相之后
賺得滿堂喝彩
也贏得了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贊
01
清新脫俗的龍泉青瓷
連留言都是溫潤清雅
02
瓷片無言
卻讓傳承有序成為一種美
03
瓷言瓷語
讓龍泉憑實力“出圈”
龍泉地處浙江省西南部浙閩贛邊境,素有“甌婺八閩通衢”“驛馬要道,商旅咽喉”之稱,史上曾有“處州十縣好龍泉”的美譽。龍泉于唐乾元二年(公元759年)置縣,1990年12月撤縣設市。
龍泉青瓷傳統上分"哥窯"與"弟窯"。"哥窯"的特點是"胎薄如紙,釉厚如玉,釉面布滿紋片,紫口鐵足,胎色灰黑"。"弟窯"胎白釉青,釉色以粉青、梅子青為最。弟窯青瓷釉層豐潤,釉色青碧,光澤柔和,晶瑩滋潤,勝似翡翠。
龍泉青瓷
撐起杭州國家版本館“門面”
不是奇跡,不是運氣
而是實至名歸
為什么選擇將古典的“青瓷”融入現代建筑?中國美術學院教授、普利茲克建筑獎首位中國籍得主、杭州國家版本館主創建筑師王澍覺得,青瓷屏扇就是破題的關鍵。
杭州國家版本館又名“文潤閣”。王澍說,提及“潤”字,就會想到《詩經》中的那句“言念君子,溫其如玉”,古人常以“瓷”來仿“玉”,青瓷正因色澤如玉而受人喜愛,最有“溫潤”的感覺。放在杭州國家版本館,最合適不過。
全館共設置251樘青瓷屏扇
單樘規格2.68米×10.34米
22厘米的屏扇厚度
重量高達4噸
以梅子青為基準色的四種顏色瓷片
顏色深深淺淺、排布巧妙
遠觀青綠,近觸溫潤
圖片來源于杭州市文化和旅游推廣中心
驚艷的背后
是無數個日以繼夜的
堅持與奮斗
第一次做這樣大尺寸的青瓷片;
第一次對平整度要求這么高;
第一次參與這種國家級工程;
第一次大批量進行青瓷的三次燒成;
第一次將青瓷大面積運用在建筑外墻上
……
這么多個“第一次”
是機遇,更是挑戰!
要燒7萬余片青瓷片,并且每片青瓷板要求又大又輕又薄,要完成這項任務可并不簡單。
龍泉甌江青瓷有限公司、龍泉市南宋哥窯瓷業有限公司、龍泉市寶溪先明瓷廠這三家企業在接到任務后,迅速增加設備投入、邀請專家,聯合起來日以繼夜思考該如何創新做到技術攻堅。
“因為以前沒有做過這種瓷板,燒制過程中經常會碰到新的問題。”龍泉市南宋哥窯瓷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金逸瑞說。
傳統龍泉青瓷燒制時,因為瓷的材質等原因,一般會避開器型大、版面寬的產品。而這次要用到的產品不僅體積大,對質量要求也非??量?,特別是變形和邊釉的質量要求。
甌江青瓷公司總經理林桓毅透露,為了這次的任務,他們專門抽調技術人員成立研制小組,多方選原材料,前往景德鎮等地取經,進行幾十次調整試驗。
圖片來源于網絡
歷經大半年對原料和釉料配方不斷地調整和試燒,共試驗超過1000余片青瓷實驗片,還專門對窯口進行改造,三家企業一起協作,終于攻克了難題,完成了技術上的創新——將已燒成瓷板進行切割平整后,再加溫上釉三次燒成。運用這種成瓷后再施釉燒成的工藝,最終燒出了符合要求的青瓷板。
來源:龍泉發布